名义税率是指法律上规定的税率,也被称为法定税率或表列税率[1]。在不同的税收体系中,名义税率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农业税领域,名义税率指的是应征税额占土地常年产量的比例[2]。
概念
名义税率的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广义上的名义税率是指法定税率或表列税率,特别是在超额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通常将与课税对象全额相适应的一级税率称为名义税率,而实际税率则是指实际税额占课税对象全额的比例。狭义的名义税率则特指中国农业税中应征税额占土地常年产量的比例。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土地常年产量,这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当地一般经营情况,在正常年景下所能收获的农作物正产品的收获量,而非实际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税的名义税率通常高于实际税率[3]。
计算公式
名义税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名义税率 = 应纳税额 / 征税对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