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布洛姆伯根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1920年3月11日 - 2017年9月5日),荷兰美国物理学家,因其在非线性光学和激光光谱学方面的贡献而著名。他与阿瑟·肖洛和凯·西格巴恩共同荣获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通过激光光谱学对物质构成知识的深远影响。布隆伯根特别因创立非线性光学这一新科学领域而受到赞誉,他的工作显著扩展了激光光谱学的频率范围。

个人经历

荷裔美籍物理学家。他和美国的肖洛(Arthur Leonard Schawlow)及瑞典的西格班(Kai Manne Borje Siegbahn)一起,因革新了研究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谱学方法,共获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布洛姆伯根和肖洛因研究那些不用雷射就无法探测的现象共获奖金的一半。他从乌得勒支(Utrecht)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46年接受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职位,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在莱顿(Leiden)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重返哈佛大学,任副教授,1980年成为杰哈德·加迪(Gerhard Gade)大学教授。1958年入美国籍。1940年代末在哈佛大学读博士学位时,曾专攻迈射和雷射的基本原理。1953年汤斯(Charles Townes)演示了迈射,两年後,布洛姆伯根详述了微粒的极广泛的应用。
西格班(Kai M. Siegbahn, 1918年-)因发展高分辨率电子能谱仪并用以研究光电子能谱和作化学元素的定量分析,布洛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 1920-)和肖洛(Arthur L. Schawlow, 1921-1999)因在激光和激光光谱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共同分享了198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2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试图运用爱因斯坦的光电子理论,通过对光电子的研究来获取物质内部的信息。然而,由于仪器分辨率一直不高,多年来没有重大进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格班和他的同事们将研究β射线能谱的双聚焦能谱仪用于分析X射线光电子的能量分布,发明了具有高分辨率的光电子能谱仪。他们研究了电子、光子和其他粒子轰击原子后发射出来的电子,并系统地测量了各种化学元素的电子结合能。后来,他们又发展了用于化学分析的电子能谱学,开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所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或化学分析电子能谱学。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是化学上研究电子结构、高分子结构和链结构的有力工具。西格班开创的光电子能谱学为探测物质结构提供了非常精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