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约828年—约903年),字梦微,舒川(今安徽安庆)人,是唐代晚期诗人。曹松前半生流落江湖,奔走于浙江、江苏、两湖及两广等地。他为人正直,有骨气,故科举屡不第。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曹松才与王希羽等五人同时及第,因年皆七十余岁,号称“五老榜”。朝廷特敕授秘书省正字,不久病卒。他的诗多为近体,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且多为游历之作,风格近似贾岛,取境幽深,多清幽澹宕风味。《全唐诗》存其诗二卷,代表作品有《中秋对月》等。[1][2][5] 人物经历
曹松,字梦征。他的籍贯有点混乱,据清《一统志》说是桐城人,更多的地方说他是潜山人。不过在当时,是没有混乱的,因为当时桐、潜同属舒州。他的籍贯也一直是舒州人。卒年大约在公元830—903年。这是个战乱迭起,黄巢起义,朱温乱唐,五代十国酝酿成立的历史区间哦。 他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兼惠家族。他苦吟着,为战乱中不幸的百姓,无辜的平民。他憎恨着,那些操戈作祸,裂地封侯的乱臣贼子。愤怒出诗人,他的《己亥岁二首》就是明证,其中的“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更是千古绝句。
他也终于考中了进士,那已是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的事了,也就是说当时他已年逾七旬,真正是考白了头发了。可怪的是,那一榜竟有五位古稀老人,他们是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因之成为佳话,号曰“五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