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

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动物
吸虫(Trematoda),亦作Fluke,为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动物[1]吸虫种类较多,形态各异,生活史复杂,但基本结构和生活史略同。[2]
吸虫外形舌状或叶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小因种而异,自小于1毫米至数厘米。体壁由上皮层和肌肉层组成。在体壁与器官之间充满实质,无体腔。虫体具口吸盘和腹吸盘,均由肌纤维交织组成,口吸盘位于前端,消化道开口于其中;腹吸盘位于腹面,在口吸盘之后,两吸盘均有吸附作用。消化道由口、咽、食管、肠管组成。肠管在食管后分为两支,沿虫体两侧向后延伸,终止为盲端,无肛门。复殖目吸虫仅裂体吸虫雌雄异体,其他均是雌雄同体[2]
吸虫均为寄生的,少数营外寄生,多数营内寄生生活。[3]吸虫生活史复杂,一般需2个中间宿主[4]幼虫期所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成虫的寄生称终末宿主。[1]吸虫生活史基本类型包括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和成虫,生殖方式包括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进行的无性生殖和在终宿主体内进行的有性生殖[4]尾蚴寄生于水生或陆生软体动物腹足类,囊蚴分别寄生于甲壳动物的虾、蟹、昆虫、软体动物、鱼类、植物等生物体上。[1]
吸虫绝大多数是各类脊椎动物寄生虫病的病原,软体动物等因被吸虫的幼虫期所寄生亦受损害。因此,人及各类经济动物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多种吸虫病原可使家畜消瘦,甚至大批死亡。应根据各吸虫生活史各阶段的生物学特点,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的生活习性、吸虫病原存在、散布的生态学流行病学特点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5]
截至2020年,已发现的吸虫有1万种以上,可分为单殖目、盾腹目和复殖目三大类,在人体中寄生的吸虫都隶属于复殖目。[4]吸虫为世界性分布,[1]在中国常见寄生人体的复殖目吸虫有日本裂体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异形吸虫、布氏姜片吸虫肝片形吸虫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