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语是格鲁吉亚的官方语言,[1]属高加索语系南部语族,是该语系最重要的语言。[2]格鲁吉亚的语言共演化出了三种书写体系:正圆体(Mrgvlovani)、小草体(Nuskhuri)、以及骑士体(Mkhedruli),全部在今日仍持续使用。[3]在格鲁吉亚有三百九十万人(总人口83%)将其作为第一语言,另外在伊朗、土耳其、俄罗斯和美国等地,有20万人使用。[4]
格鲁吉亚语方言包括:“伊美利田(Imeretian)”“拉夏雷昆(Racha-Lechkhum)”“古利昂(Gurian)”“阿扎尔(Ajarian)”“伊美克也夫(Imerkhev)(在土耳其)”“卡特里安(Kartlian)”“卡克黑提安(Kakhetian)”“印记罗(Ingilo)”“土栩(Tush)”“克黑苏(Khevsur)”“莫克黑夫(Mokhev)”“普夏夫(Pshav)”“恩提乌勒(Mtiul)”“非吉单(Ferjeidan)(在伊朗)”“美斯可黑田(Meskhetian)”。[4] 格鲁吉亚语的最早文献见于5世纪,随后600年这种语言主要用于宗教仪式,日常生活中是不可以使用的。12世纪开始出现格鲁吉亚语民俗文学,其使用范围得以开始扩大,到了19世纪中叶标准格鲁吉亚语才形成。[2]
格鲁吉亚语具有高加索语言的共同特点:具有浊音、清送气音和清喉化音。格鲁吉亚语的词性还兼有印欧语系没有冠词的特点,这和格鲁吉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有关。格鲁吉亚位于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古代希腊称之为哥哲斯及伊比利亚两王国之地,是希腊神话英雄伊阿宋寻得金羊毛之地。随后罗马帝国势力伸展入小亚细亚时将其统一与罗马联盟共抗波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公元330年其接受基督教(东部支派)为国教,定国名为格鲁吉亚,并长期与拜占庭帝国联盟抵抗伊斯兰教势力的军事扩张。与阿塞拜疆深厚的伊斯兰文化相反,格鲁吉亚在其语言形成之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因此他的语言中具有鲜明的印欧语系特点。[2] 语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