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志

含山县志
《含山县志》是由清朝时期赵灿等人编撰的地方志书籍,由含山县地方办公室参与合著,于2008年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1]

历史沿革

康熙年间,随着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原有的《朱志》已难以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为了记录这些变化,康熙皇帝下令各地广泛开展编纂工作。在此背景下,含山县开始了新的县志编纂。康熙二十三年春季开始筹备,至夏季完成。此次编纂主要参照了明嘉靖时期的《牟蓁志》和清顺治时期的《朱长泰志》,并结合这两部作品进行了综合整理。

编纂过程

含山县位于长江北岸,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此外,该县还与南京隔江相望,在明朝初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县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人口、税收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重新修订县志变得必要。康熙二十二年,赵灿担任含山县知县,他邀请了多位当地学者共同参与编纂工作,包括林搏云、吴自立以及唐廷伯、王畿、钟彝、张于甲、毛振华、唐廷对等。他们共同努力,最终完成了这部内容详实的县志。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原本保存的县志已经遗失。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恢复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献,人们委托擅长书法的小楷艺术家许业熙,根据金陵图书馆收藏的手稿进行了手工复制。尽管如此,由于个人书写习惯和缺乏细致的校对,复制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错误和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