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厂路

北京市宣武区辖街道
香厂路位于宣武区东南部,东起留学路,西至阡儿胡同。明清时期,胡同附近为低洼之地,称为香厂,传说是由于此地多有制香贩香者而得名。

历史沿革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西安回銮之后,当时的现实迫使她考虑如何接近西方和学习西方。她聘请留学归来的女官,研究西方,开始实行新政。当然其中也涉及到了市政建设,比如翻修马路,兴建新的住宅等。这种对北京市市政建设的改革首先从今天的宣武区香厂路一带开始。《光绪顺天府志》中说“香厂,有永安桥。万明寺,元水浙庵也,其后门亦在虎坊桥大街。”由此推算,香厂的范围很广,远远超过今天的香厂路,《京都市政汇览》中记载“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今天的珠市口西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区,区为十四路,经纬纵横,各建马路络绎兴修,以利交通……”这是一百年前香厂地区的范围。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香厂路地区的建设没有终止,北洋政府建立时,继续在这里“延续引进西方文明的建设”。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平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进行市政建设。《京都市政汇览》中记载“当查香厂地区虽偏处西南,而自前朝之季已为新正游观之区,一时士女骈集,较之厂甸或因过之,且可验位置之适宜,人心之趋向,遂于民国三年悉之计划着手进行。”
香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