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属吸虫纲复殖目片形科[1],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一种大型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的一些国家[2]。
布氏姜片虫雌雄同体[1]。成虫外形呈长椭圆形、肥厚,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口吸盘靠近体前端,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呈漏斗状,肌肉发达,较口吸盘大4—5倍,肉眼可见;咽和食管短,肠支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至虫体末端;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半部;阴茎袋呈长袋状;卵巢具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缺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颇发达,分布于虫体的两侧;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前缘。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130—140)微米×(80—850)微米,淡黄色,卵壳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细胞20—40个。它的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终宿主是人、家猪、野猪等。成虫寄生在小肠,寿命一般为数年[2]。 布氏姜片虫成虫虫体吸附肠黏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脱落以至溃疡。虫数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甚至肠梗阻。严重感染的儿童可有消瘦、贫血、浮肿、腹腔积液、智力减退、发育障碍等症状[2]。 形态
成虫长椭圆形、肥厚,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背腹扁平,前窄后宽,长20-75mm,宽8-20mm,厚0.5-3mm,体表有体棘,为人体中最大的吸虫。口吸盘近体前端,直径约0.5mm,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漏斗状,肌肉发达,较口吸盘大4-5倍,肉眼可见。咽和食管短,肠支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至虫体末端;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半部。阴茎袋呈长袋状。卵巢具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缺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颇发达,分布于虫体的两侧。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前缘。卵呈椭圆形,大小为130-140µm×80-85µm,淡黄色,卵壳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卵细胞一个,卵黄细胞约20-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