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安-抖音百科
袁安(?-92年),中国东汉辞赋家,字邵公。[1]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祖父袁良。[2][3] 袁安自幼承袭家学研习《孟氏易》,仕途从县功曹起步,被举荐孝廉后,历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永平十二年(70年),处理楚王刘英谋反案,任楚郡太守的袁安以宽大为怀,释放四百余家无辜牵连者,尽显仁政与公正。在河南尹任上,他政令严且不受贿赂干扰。建初八年(83年),升任太仆后又任司空、司徒,名重朝廷。元和二年(85年),主张将俘虏发还原北匈奴以安边境。章和二年(88年),窦太后临朝,窦宪请击匈奴,袁安与同僚上书劝阻,不畏窦宪兄弟专横。永元四年(92年),袁安因病去世,朝廷痛惜。数月后窦氏垮台,和帝亲政,拜袁安之子袁赏为郎。袁安后代与弘农杨氏并为“四世三公”世家大族,其子孙袁绍、袁术在汉末三国时期成为著名军阀。[2][3] 人物生平
受人畏爱
袁安的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4]在汉平帝时以明经被举荐,后官至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敬重。最初担任县里的功曹,有一次,袁安带着檄文 到州从事那里办公,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您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您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便辞谢不肯接信,从事有些害怕,就没有拜托他。后来,袁安被举荐为孝廉,先后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既畏敬又爱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