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

中国学者、文化批评家、作家
朱大可(1957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学者之一,也是当代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他于1957年出生在上海,祖籍福建武平,是汉族。于2004年获得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朱大可目前担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还是《新世纪》周刊和财新网的专栏作家。朱大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成为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作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文化批评专业的教授,他致力于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和批评。他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先进而敏锐的思想以及理性的知识表达能力而闻名。他曾被《凤凰生活》杂志评选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的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守望者”。2014年6月,朱大可推出了他二十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华夏上古神系》。他的贡献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

人物经历

1983年7月,朱大可从华东师大毕业,被分配至上海财经大学汉语教研室工作,讲授“大学语文”课程。由于与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不符,加上失去了大学时代的人文环境,他的心境转向压抑,“失去了方向,心灰意懒,无所事事。”此间,除了一篇《电影系统论》,他几乎中止了所有的写作,伏了近两年之久。
朱大可
转机出现在两年后。1985年,朱大可受邀参加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文艺批评新方法研讨会,“这改变了我的未来。”这次盛会几乎云集了中国当时最优秀和最走红的人才。而朱大可则是“无名鼠辈”。回去后不久,他的第一篇诗歌评论《焦灼的一代和城市梦》问世,并于1986年发表在著名的前卫杂志《当代文艺思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