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

南北朝文学家
沈重(500—583), 字子厚,亦名德厚,南北朝时的教育家,文学家。沈重生于南朝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死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即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享年八十四岁。[1]
沈重在幼年时代就失去了父亲,但他资质聪敏,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礼》及《左氏春秋》。他成年以后,不仅精通儒学,而且对阴阳图律、道经、释典以及音乐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成为当时一个博学多才的著名出儒家学者。[1](公元532年),沈重被梁武帝任命为国子助教, 第二年又升为五经博土。后沈重又被梁主肖誉委任为中书侍郎等官,公元571年,北周武帝授沈重为骠骑大将军,露门博士。[1][2]

人物生平

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公元532年),沈重被任命为国子助教,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又升为五经博土。公元552年,梁元帝肖绎在江陵即帝位,因羡慕沈重的博学,专门派人将沈重请到江陵。后梁元帝被西魏处死,沈重又被梁主肖誉委任为中书侍郎等官,并讲《周礼》。[1]
梁于公元557年灭国,北周武帝慕沈重之名,专门写信并派柳裴专程到沈重那里聘请他到北周讲学。公元565年, 沈重受聘来到北周京师洛阳周武帝下沼清他参加讨论五经,校定钟律。随后又让沈重在紫极殿讲解“三教教义",朝廷官员、一般知识分子、僧侣、道土前来听讲的多达二千余人。由于他的讲解条理清楚,分析透彻,并且深入浅出,因此大受听众的欢迎。人们当时把沈重关于经义的说明,都当作最权威性的解释。公元571年,北周武帝待授沈重为骠骑大将军,露门博士,并请沈重在露门馆为皇太子讲解《沦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