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疟原虫-抖音百科
疟原虫(Plasmodium)属孢子虫纲、真球虫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1]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也是导致人类疟疾的病原体。[4]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等地,[1]在全球致死性寄生虫病中居第一位。[3]据WHO报道,2020年全球有超过2亿疟疾病例,60多万死亡,其中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疟疾流行最为严重,每年疟疾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占全球的90%以上,绝大多数是恶性疟。[5] 疟原虫种类繁多,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5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疟原虫传播媒介为按蚊,在中国,疟疾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通过蚊叮人吸血的方式进入人体,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实质细胞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在蚊体内则寄生于蚊胃,最后积聚于唾腺。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裂体增殖是主要的致病阶段。[1]疟疾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退热,常出现贫血、脾肿大等现象。[6]诊断疟疾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5]主要采用病原学检查,如制作厚、薄血涂片,查到红内期疟原虫即可确诊,也可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疟原虫抗体或检测血清循环抗原。[1] 药物是治疗疟疾的最主要手段。按抗疟药对疟原虫不同虫期的作用,可将其分为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的抗复发药,如伯氨喹;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的抗临床发作药,如氯喹[kuí]、咯萘啶、青蒿素类。[1]截至2024年1月疟疾最有效的治疗原则是青蒿素衍生物联合另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可以避免疟原虫产生耐药性;[3]如WHO推荐的ACT联合用药 ,即青蒿琥酯[zhǐ]——甲氟[fú]喹和青蒿琥酯——磺胺多辛——乙胺嘧啶。非重症疟疾或无严重并发症者,只要及时抗疟治疗,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重症疟疾病死率较高,原虫密度越高,救治时间越晚,预后越差。[5] 命名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