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延宗

曾任浙江地质调查所研究员
南延宗(1907~1951),原名南蒋康,字怀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是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1942年中国地质学会授予他“赵亚曾先生纪念奖金”,1943年在中国首次发现铀矿。1950年发现钼矿[shì][]矿等重要矿藏。他的研究成果和对地质学的贡献,至今仍对中国地质科学界产生深远影响。

人物经历

早年失去父母,兄弟三人,长兄早亡,次已亦多病。延宗第三,过着清寒生活。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小学读书时,成绩卓异,未毕业即借用同学蒋土淦的文凭,考取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当时学制规定读五年方可毕业,延宗读了三年,便去考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没有毕业文凭,借用已故同学何延宗(磐石人)的毕业文凭去考试,即被录取入学。从此一直冒姓何,直到民国十九年(1920)沈金相为乐清县长时,以“归宗”名义,申请恢复南姓,名则沿用延宗。像他这样两次跃级上进,三次更易姓名,实为罕见。
1925年秋,南延宗投考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均被录取。他选择了东南大学地质系,受到谢家荣李学清、郑厚怀等名师的教导,对地质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为之奉献出毕生的精力。1931年从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北平地质调查所工作。从事地质研究,专攻矿物与矿床学,多有独特创见。其《地质图上火成岩花纹用法之商讨》一文,至今仍为全国地质图引用。
1936年秋到福建省调查矿产。在两年多时间中,足迹遍及宁德南平等十个县,发现了永泰明矾矿、莆田铝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远去西南工作,在云南省安宁县境内发现铝矿,这是西南地区第一次发现。此后云南、贵州二省陆续探测,发现大量铝矾土矿。为抗战期间中国地质界之重大收获。后又不辞冒险犯难,在金沙江两岸深入探查金、银、铅、钨矿的储量和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