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龟

背甲前后缘呈锯齿状的龟类
1
4
地龟(拉丁学名:Geoemyda spengleri,英文:Black-breasted Leaf Turtle)是一种背甲前后缘呈锯齿状的龟类,也被称为枫叶龟、黑胸叶龟、十二棱龟和金龟、泥龟[1][3][2]分布于中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湖南省及越南、老挝、[1]日本等国家。[2]
地龟属陆栖或半水栖,栖息于海拔700米左右的山区丛林近溪流的阴湿地区,也常发现于小溪中。[1]地龟体长90-114mm,头短小,[1]成体背甲长100mm左右,[3]宽约70mm左右,[8]四肢覆盖角质鳞片,指、趾蹼不发达。[8]雌性地龟尾短,泄殖腔孔位于背甲后缘之内,腹甲平坦;雄性地龟尾粗且长,泄殖腔孔位于背甲后缘之外,腹甲略凹陷。[3]地龟属杂食性动物,以各种昆虫、蠕虫、植物的叶和果实等为食。[1]地龟体重达250克左右时,性腺开始成熟,并有生殖能力。其一般在9~10月间发情交配,翌年6月份开始产卵,在29~30度孵化温度下,地龟孵化期约65~75天。[1]
2018年,地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EN)。[9]2019年,地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7]2021年2月1日,地龟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二级。[4][5]

命名

1789年,地龟由Gmelin命名,[8]又名金龟、泥龟[2]枫叶龟、黑胸叶龟、十二棱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