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

澳门特别行政区松山
松山又称东望洋山,海拔91米,位于澳门半岛的东部,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山岗,也是澳门的地理坐标。山上有一座建于1865年的东望洋灯塔,100多年来,该灯塔为航海人导航,向澳门四周25海里范围循环照射。每逢台风到来之前,灯塔的旁边会悬挂起一个台风讯号,为渔民和航海人带来安全。松山与灯塔构成了澳门八景之一的“灯塔松涛”。灯塔旁有一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教堂,是葡萄牙人于1622年建成的。松山灯塔与两座建于16世纪20年代的松山炮台和松山教堂,构成了松山三古迹。

简介

东望洋山原为一座光秃秃的山岗,泥石裸露。清代同治年 间,澳门时兴植树,山上遍种青松。数年后满山皆是松林,从此被称为万松岭,简称松山,并成了澳门的一个风景名胜。东望洋山山腰有一条环山公路,路边建有数个风雨亭,林荫夹道,海风阵阵,松涛滚滚,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东望洋山上,整个澳门尽收眼底。南望,两个离岛耸立在海上,两座澳氹大桥似彩链当空。西看,广东珠海市的景色尽收眼底,湾镇、[háo]江水道恰似一衣带水。北望,可以看见与珠海拱北陆地相连的关闸,这里已是楼房成片。向东,可以看到港澳码头和它的直升机场。山上绿树成荫,是澳门半岛最大的绿化区。西北麓有泉水,建有二龙喉 公园。南段较矮,又名若宪山,海拔只有40多米,顶部平缓,政府医院(仁伯爵医院,俗称山顶医院)就建在山上。1990年11月在北段修通了一条285米长的行车隧道(即松山隧道),大大方便了澳门半岛北部、西部同东南部的交通。每年一度的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的赛道经过东望洋山海边马路,称为东望洋赛道。山中有松山隧道连接士多纽拜斯大马路和新口岸。
松山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