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于1881年首次由巴斯德(Louis Pasteur)及斯坦伯格(G. M. Sternberg)分别在法国及美国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5]1923年,英国卫生部的医学官员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证实了肺炎链球菌存在两种不同的品系,一种是粗糙的R品系,另一种是光滑的S品系。其中R品系没有毒性,而S品系有毒性。艾弗里指出,S品系之所以有毒性是因为外部有荚膜的包被,而R品系因为丧失了荚膜的包被,所以失去了毒性。S品系因为有荚膜的包被,所以不能被吞噬细胞消化,可以快速地增殖,进而导致宿主生病。[6]1983年4月,中国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科研人员从血液中分离出世界第一株22A型肺炎链球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