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可发病,多见于6个月至5岁小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斑丘疹[2]
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6-21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可延长至3-4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包括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前驱期持续3-4天,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风疹皮疹。出疹期从第3-4天开始,持续约1周,体温升高,并出现皮疹。恢复期,皮疹达高峰并持续1-2天后,疾病迅速好转,体温开始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随之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可能留下浅褐色色素沉着斑,1-2周后消失。非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因多种因素如年龄、机体免疫状态、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临床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轻型麻疹多见于对麻疹具有部分免疫力的人群,如6个月前婴儿和近期接受过被动免疫者等。重型麻疹多见于全身情况差、免疫力低下或继发严重感染者,病死率高。异型麻疹多发生在接种麻疹灭活疫苗后4-6年,病情较重,但多为自限性。典型麻疹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非典型患者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包括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2]
麻疹为自限性疾病,是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传染病,也是导致儿童死亡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截止2024年1月对麻疹病毒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应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感染。[2]全社区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所有儿童都应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疫苗安全有效且廉价。[6]

分类

麻疹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其中典型麻疹按其临床过程,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非典型麻疹可分为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和异型麻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