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1943年出生于重庆,家里排行老二,原名陈懋平。1946年三毛随家搬至南京,看了生平第一本书《三毛流浪记》,并在后受此影响以三毛为笔名。1948年,随父母迁至台北。1962年,以真名陈平在《现代文学》杂志第十五期发表第一篇作品《惑》。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学就读,并遇到了还在读高三的荷西·马利安·葛罗。后就读于德国哥德书院,她也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三毛将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和游学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收录于她1976年发表的散文集《雨季不再来》中[1]。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1976年2月,受政治形势影响,三毛与荷西离开西属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属地加那利群岛;5月,受到《联合报》主编的鼓励,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经历。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后三毛回到台湾定居。1981年,出版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982年10月,任教于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1984年因健康关系,结束教书生涯,租住于清泉,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1990年,三毛创作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出版。1991年1月4日,在荣民总医院用丝袜自缢身亡,终年四十七岁。医护人员 发现了三毛的遗体,现场未发现遗书,法医推断三毛的死亡时间是1月4日凌晨2点。[2][1][3][4] 三毛曾先后到过59个国家和地区求学、旅居,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她写作的《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被广泛译成英、法、日、西班牙等15国文字,80年代初,“三毛热”一时风靡 全球。以三毛命名的散文类文学奖项有三毛散文奖,主要面向各地汉语作家。[5][6][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