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移民蜂拥进入上海(国外租界和华人上海县城)。1949年前的老移民主要由江苏、浙江两省的人构成,当时上海城区话与今上海郊区话四分之三相同,1949年后的在上海的人的籍贯和成分更多元,此后上海城区话深受宁波话等其他方言的影响,上海城区话与今上海郊区话为四分之一相同,基本鉴定了今天上海市区话的方言特点。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上海话。 内容简介
相关主词条:本地人
上海开埠(晚清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在中国一个县城(上海县)基本上进入了更大的发展时期。上海人通常讲上海话,上海话属于江南吴语的一种。在上海出生并取得上海户口的人只能称为是上海户籍,只有某人的曾祖父及以上——最少第四代及以上祖先的长久居住地在上海当今的范围内,某人方能称为上海人,而上海人眼中真正意义上的“本地人”,则更早,是指在1843年苏松太道松江府上海县开埠以前就已经定居于上海当年的核心───原华界南市老城厢内的原住民。上海市区人大多三代以上为外地(主要为江浙地区)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