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蒋介石为挽救因内战而急剧发展的经济危机,将蒋经国派到上海“打虎”,实行经济管制。[2]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打虎”行动画上句号。[2] 蒋经国到上海后,采取群众运动和铁腕手段,强行“限价”,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奸商”,在一段时期内颇见成效。但是由于宋美龄、蒋介石徇私包庇孔氏家族,蒋经国不得不辞去职务,离开上海,“打虎”以失败告终。[2]蒋介石、宋美龄包庇孔令侃一事在社会流传发酵,蒋介石父子和宋美龄都受到社会,包括国民党内部的广泛批评,使国民党和政府陷入失去人民信任的局面。[2] 事件背景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南京国民政府军费开支攀升。1947年,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48.4%,1948年上半年增至64.1%。财政入不敷出,赤字巨大。政府靠发行货币维持收支平衡,法币超发致物价飞涨。1948年7月,面额25万元关金大钞问世,此时物价极高,法币丧失意义。面对经济崩溃,国民党高层于1948年8月19日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以金圆券代替法币。与此同时,政府宣布加强经济管制,打击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不法商人,将各地的物价冻结在8月19日,即著名的“8·19防线”。[3] 1948年6月,当时的法币严重贬值,人们购物时钞票已可用斤两或里程来“换算”。例如,买一个鸡蛋需24斤法币,一斤玉米面要100斤法币,法币首尾连接起来长达二里半才能买粗布一尺。8月16日,上海《大公报》进行报道,称8月上半月的生活指数中,衣食住各项相比7月下半月平均上涨90%。同时,还用花边圈发短讯,其标题为“大饼油条,每件十万!”通货膨胀使得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法币已然丧失通货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