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日(英文名:Global Day Against Pain),[1]是由国际疼痛学会 (IASP) 于2004年倡议设立的一个全球性健康主题日,时间定在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2]旨在提升公众对疼痛管理的关注。[3]
世界镇痛日针对长期以来将疼痛视为疾病症状的片面认知,强调慢性疼痛本身属于独立疾病类别,欧美有35%的人群深受其困扰,而中国人群比例更高,癌痛患者约550万人。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认定为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该节日通过年度主题深化特定领域认知,历届主题涵盖儿童疼痛、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方面,例如2020年关注腰背痛防治、2021年关注疼痛知识临床转化、2024年关注性别差异研究等。此外,还通过设立机构持续呼吁重视疼痛对女性群体的长期影响,强调从青春期痛经至老年退行性病变的全周期疼痛管理必要性。[4][5][6] 设立背景
每个人一生当中,大都经历过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疼痛。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而导致的日常疼痛,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已成为干扰众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2]
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中国每年新增三叉神经痛患者6.5万人,患者忍受着三叉神经痛的折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