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 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简介
疼痛是人类主要生命指征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急性痛的意义在于其“警示”作用,50%以上的病人都是因疼痛而就诊,因此急性痛被称为是“好痛”。另外,持续3个月以上、难以治疗的慢性痛,对于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会起到破坏作用,这种疼痛被认定为“坏痛”,应该加以消除。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2000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在听取了各部门专家和消费者团体的意见,以及征得美国疼痛学会的同意后,制定了疼痛管理新标准。自2001年1月1日起,疼痛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为此,2000年美国第106次国会批准2000—2010年为“疼痛控制与研究的十年”,欧盟也确定了2000年为疼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