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传播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理论
两级传播,指的是在大众传播的时代,信息总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给舆论领袖,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由于这一讯息流程分为两步,所以叫做两级传播。两级传播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其理论的关键是舆论领袖。[1]
两级传播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于1940年提出。他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调查媒介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时发现,政治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意见领袖是信息传播的中间站,他们是人群中较活跃部分,在人群中能得到广泛响应;他们比一般人更多地接触媒介,更多地知道媒介的内容;广大人群把他们看作主要的信息渠道,由他们将信息加载于受众脑海中,影响受众的决策。[2][3]
两级传播把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融为一体。在这个传播模式上,该理论强调的是第二级,突出的是人际传播的意义。两级传播理论意在表明人际传播的效力超过大众传播,在信息流通中,人际网络的影响大于媒介渠道的作用。[2]

背景及意义

传播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拉扎斯菲尔德(Paul F. Lazarsfeld)于1940年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总统选举中选民们政治倾向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之间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似乎对其政治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更为关键。通常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首先从某一个信息源(如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所谓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那里;然后再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普通民众那里。前者作为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信息传达的过程,后者作为第二阶段,则主要是人际影响的扩散。这就是著名的两级传播假设(two—Step flow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