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字维中,号介溪,匠籍,国子生,治《诗经》,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1]明代权臣、文学家、书法家,[2][3]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1][4][5] 严嵩出生寒士家庭,少年聪慧,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后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因病去职,隐居钤[qián]山读书十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严嵩还朝复官,后以仪礼骤贵,[1]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入阁之后,严嵩先后除去政敌夏言、仇鸾,由此独得明世宗恩宠,执掌朝政大权。[1][4]
执政期间,严嵩打压异己,广 结党羽,贪赃纳贿,肆意妄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遭御史邹应龙弹劾,被勒令致仕。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世宗下诏诛杀严世蕃,将严嵩和他的孙子削籍为民并抄家。[6]隆庆元年(1567年),严嵩贫病交加,卒于介桥村,享年87岁。[1][4][6] 严嵩专擅国政二十余年,恃权敛 财,使得明朝官风、吏治大坏,边疆防备废驰,国库匮乏、民生凋敝,危害甚远。[7]但同时严嵩在平定倭寇一事上也起了关键作用,[1]而且他一生与夫人相敬如宾,不蓄姬侍,在故乡乐善好施,口碑相当不错。[8][9]严嵩生平著述甚丰,所著有《钤山诗选》《钤山堂集》《直庐稿》《直庐续稿》《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南还稿》《振秀集》《流院逸稿》等数十种。[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