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大学异地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肇基于2007年9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并组建管委会,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2]
苏州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人民大学国际化的窗口;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国际化拓展与提升的重要平台。[2]
截至2023年5月数据显示,苏州校区设有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国际金融研究院、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等科研机构。校区其他科研、培训、出版机构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华东分社、法官研修中心、联合国与其它国际组织研究和培训中心(苏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独墅湖培训基地等。[2]

历史沿革

2007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成立。2009年9月,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开办中法财务金融硕士项目,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2010年3月,在国际学院中法硕士项目日益成熟的基础上,法方合作院校提出希望能够在中国成立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法学院,将中法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到一个新高度的设想。2010年10月22—23日,首届中法高等教育论坛在沪举行。在此期间,时任校领导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校长Georges MOLINIE、保罗—瓦莱里大学(蒙彼利埃三大)校长Anne FRAISSE、马赛商学院校长Bernard BELLETANTE共同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合作协议》,法国驻华大使苏和(Hervé LADSOUS)等中法两国教育部、外交部及有关大学校长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这份《合作协议》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申报中法学院的基础性法律文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