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犀牛

曾生存于中国境内的三种野生犀牛种群的统称
中国犀牛,是对历史时期生存于中国境内的三种野生犀牛种群的统称,它们是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5]又分别被称为大独角犀、小独角犀、双角犀,[6]属哺乳纲奇蹄目犀牛科,[1][2][3]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4]
中国犀牛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体重约1吨,皮肤又硬又黑,呈深灰带紫色,上面附有铆钉状的小结节,头两侧长着一对小眼睛,其吻部上长有单角或双角。中国犀牛在受伤或陷入困境时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它们能以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左右。[4]中国犀牛的怀孕期为400-550天,每次只产1仔,寿命为50岁左右。[7]
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犀牛的存在,到了商代,甲骨文中也经常出现殷王猎犀牛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军队对犀甲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对犀牛进行长期的捕杀,使得它们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西汉晚期,犀牛在中原地区已经基本绝迹。明清时期,中国犀牛的生存环境已经被压缩到云贵高原一带。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犀牛在中国彻底绝迹。[4]
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8]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