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根据节气编成的歌谣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则总结了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1][2]
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在历经千年之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歌谣形式的节气歌,先是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被艺术加工成苏州弹词《节气歌弹词》,又在20世纪20年代的江苏南京被编成《新历二十四节歌》,1947年前后在山西吕梁被历书编辑提炼成经典版节气歌。经典版节气歌从1971年起在《新华字典》中刊登,成为最广为人知的一首歌谣。歌词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3]
《二十四节气歌》简洁而全面地概括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与日期规律,为人们打开了解古代历法与民俗的大门。[2]

历史沿革

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在历经千年之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歌谣形式的节气歌,先是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被艺术加工成苏州弹词《节气歌弹词》,又在20世纪20年代的江苏南京被编成《新历二十四节歌》,1947年前后在山西吕梁被历书编辑提炼成经典版节气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