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税户

二税户
头下人户在缴纳赋税时﹐既“输租於官﹐且纳课给其主”﹐故称为二税户。因此﹐他们也同称为二税户或寺院二税户﹐两种二税户的负担各不相同。辽亡﹐头下军州制已不存在﹐头下的二税户也随之消失﹔惟寺院二税户的名目仍为金所继承。

基本介绍

辽﹑金户籍名称之一。辽代头下军州所属的人户﹐具有既依附於领主﹐又从属于国家的两重性质。头下人户在缴纳赋税时﹐既“输租於官﹐且纳课给其主”﹐故称为二税户。凡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徵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辽代的皇帝﹑贵族迷信佛教﹐经常把民户或所属人户作为施舍﹐大量赐送给寺院。这些民户所应纳的赋税﹐一半输寺﹐一半输官。因此﹐他们也同称为二税户或寺院二税户﹐两种二税户的负担各不相同。辽亡﹐头下军州制已不存在﹐头下的二税户也随之消失﹔惟寺院二税户的名目仍为金所继承。在辽金之际的混乱局势中﹐寺院多隐匿实情﹐把这些人户抑为低贱的奴婢户役使﹐以致诉讼屡起﹐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政府规定将这种二税户之能提出证件者放免为民。二十九年﹐金章宗完颜璟即位﹐又遣使分括北路及中都路二税户﹐“凡无凭验﹐其主自言之者﹔及因通检而知之者﹐其税半输官﹐半输主。而有凭验者悉放为民”。据记载﹐这次北京等路所免二税户凡一千七百馀户﹐一万三千九百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