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

可透支的银行卡
信用卡(Credit Card[1])是指记录持卡人账户相关信息,具备银行授信额度、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各类介质。[4]1951年,第一张信用卡由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之后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也跟随发行。[3]信用卡一般是长85.60毫米、宽53.98毫米、厚0.76毫米的塑胶或金属卡片,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账单日时再进行还款。[5]
信用卡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国出现的信用支付制度,用于解决人们购买物品却没有随身携带那么多现金所发展出的一项便利机制,但当时的卡片仅能在特定场所进行短期赊借,不能长期拖欠,也没有授信额度。[6]到20世纪50年代,第一张面向大众的信用卡出现,人们也习惯了这种不必携带现金的方便交易形式。[2]每次信用卡交易都会形成一笔债务,该债务由持卡人与发行方之间约定的还款条件规定。[7]通常,持卡人需要在特定期限内偿还全部或部分欠款,或按照约定的最低还款额支付。未支付的欠款将会产生利息,如果持卡人未能按时偿还欠款,还可能面临滞纳金和其他附加费用。[8]
信用卡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经过70多年的发展,信用卡已在全球95%以上的国家得到广泛受理。截至2022年,中国信用卡在用发卡量为7.98亿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信贷合一卡0.57张。[9][10]银行卡信贷规模方面,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14万亿元,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69万亿元,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为2.78万元,授信使用率为39.25%。[9][11]因此,21世纪以来,信用卡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旅行和在线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12]信用卡提供了方便、安全的支付选择,并为持卡人提供了购物保护、奖励计划和信用建立的机会。

基本概念

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