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

国民政府高级将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
傅作义(1895年—1974年),字宜生,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曾担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3][2][9]
傅作义早年曾在太原响应辛亥革命。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在阎锡山部任第十军军长。1930年参加阎锡山、冯玉祥的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1931年后任绥远省代理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在与很多爱国将领联名通电,表示“愿为抗日救国,捐躯摩踵。”[12]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三十五军军长,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等职务。傅作义率部在各抗日战场累计参与战役战斗300余次,包括长城抗战、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战役、五原大捷等,多次挫败日军及其追随势力。[13][2][14][15][16]他总结了抗战经验教训,组建抗日建国会,研究新战术、新打法,还参照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精神制成《第35军十项纪律》。[17][18]治理绥远期间,他推行土地新政、兴修水利、发展基础建设、促进商业、创办工厂、支持教育等举措。[19][20]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等职务,指挥了多次战役。1946年,傅作义指挥涞水战役,在该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围城打援战术歼灭了国民政府第35军新编32师;其指挥的1948年突袭平山县西柏坡的战役给进驻该地的中共中央造成了很大的危机;[21][22][23][24]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率部起义,使得北平免于战火;同年8月,傅作义于亲赴绥远,作核心人物思想工作并最终促成绥远起义。[25][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水利部部长,水利电力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任职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部长期间,他参与了淮河治理、荆江分洪、官厅水库等重点项目。1957年之后,傅作义多次因心脏病住院。[27]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2][28][29]
1937年9月,傅作义为书籍《今日之绥远》,题字“血浣山河”。[30]1955年,傅作义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31]叶剑英评价傅作义:傅作义先生1933年和1936年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1934年参加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傅作义先生于1949年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十多年来,傅作义先生关心祖国的统一,盼望台湾省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傅作义先生为解放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3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