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

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
[nuó]舞[nuó wǔ](英文:Nuo Dance)又称鬼戏,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一种驱鬼敬神、驱瘟避疫、消灾纳吉的娱神祭祀舞蹈[7]。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形成初期便诞生于黄河以西以北的广大区域[3][5],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流传广泛的具有强烈宗教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7]
傩舞类似于原始巫舞,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7]。在中原地区,“傩”于先秦至汉晋时期十分流行。而唐宋以后,儒学地位的提高压制了傩文化的传播,于是“傩”文化重心开始转移。西南边远等蛮荒之地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所以傩文化得以传承发展[8]。时至今日,傩舞已经由娱神的祭祀活动,衍变为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民俗活动,广泛流行于江西安徽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边远省份的偏僻乡村[3],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表达了人民对生活平平安安的美好祝愿[9]
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傩文化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特点鲜明的民俗活动。时至今日,傩文化仍然在经济文化、道德教化、以及社交娱乐等方面发挥着正能量[10]

名称考究

傩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汉字,含义神秘而模糊,其读音来自于古代进行驱鬼仪式时口中发出的呼喊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