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仪

将复合光分解为光谱线并进行测量的科学仪器
光谱仪(Spectrophotometer),又称分光仪、光谱分析仪、光学分光计[1]是将成分复杂的复合光分解为光谱线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测定光的波长、频率、强度、轮廓、宽度及其变化规律等。[4][5]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Newton)在玻璃三棱镜分光实验中发现了太阳光谱。[6]1814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瑟夫·冯·夫琅禾费(Joseph von Fraunhofer)设计制成了分光装置,并用它观察太阳光。[7]直到1859年末,德国科学家克希霍夫(Kirchhoff)与本生(Bunsen)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结构完整的光谱分析仪器,并首次完成了光谱成分的分析,[7]确定了光谱与相应的原子性质之间的简单关系,奠定了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光谱分析法首先于1860年从碱金属中发现新元素Rb和Cs。[8]1882年,美国物理学家罗兰(Loran)开始研制的衍射光栅,后用凹球面衍射光栅制成了太阳光谱图。[9]到了现代,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先后研制出了紫外-可见光分光设备、石英光摄谱仪、直读光谱仪等,致使光谱仪器开始进入商品化发展阶段。[8][10]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光谱仪进入自动化、光电化阶段,光谱仪的光谱分析速度和光谱分析精度得到的极大提高,并开始应用于各行各业。[10]而光谱仪在中国的发展则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开始,[8]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中国国内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光谱仪器研究、设计、生产体系,并且中国产的光谱仪器已经能装备国内科技和国民经济各部门。[7][10]
根据光学部件,光谱仪可分为单色仪和多色仪。[11]光谱仪一般由光源和照明系统、准直系统、色散系统、聚焦成像系统、检测记录和显示系统组成。[4]其工作原理是应用光学原理,对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等进行测量、分析和处理,具有分析精度高、测量范围大、速度快等优点。[12]目前,光谱仪已经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也是军事侦察、宇宙探索、资源和水文探测等必不可少的遥感设备。[12]

发展简史

早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