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克莱斯勒

美籍奥地利作曲家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予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以演奏音色优美著称,而他创作的小提琴乐曲,是后世小提琴家常用的经典曲目。

人物经历

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奥地利维也纳诞生,排行第二。他的父亲是医生,乐善好施,常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追讨诊金,因此家境清寒。克莱斯勒医生是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每逢周末,克莱斯勒医生常和同好在家举行弦乐四重奏音乐会。克莱斯勒自幼便受音乐熏陶,在他三岁还没有认字母时,父亲便教他五线谱。有一天,家庭四重奏乐队中一位长者,认为4岁的小克莱斯勒蛮有音乐天赋,便赠送他一把玩具小提琴,此后家庭乐队多了一名幼童小提琴手。一日,小克莱斯勒独自奏完一首奥地利国歌,父亲觉得他是音乐神童,便给他一把的二分之一真小提琴,并亲自教他小提琴。
1882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黑尔梅斯伯格学习小提琴,并跟随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学习乐理。1885年赢得维也纳音乐学院比赛金奖。1885年至1887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导师包括约瑟夫·马萨(Joseph Massart)(小提琴),利奥·德里布(Léo Delibes)(作曲)和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等。1887年,12岁时,获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比赛一等奖。1888年-1889年首次与钢琴家莫利茨·罗森塔尔(Moriz Rosenthal)到美国演出。回到奥地利后,申请加入维也纳爱乐乐团被拒,后改行学医、学绘画、从军,但很快回到小提琴。1889年与阿尔图·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正是这场音乐会以及从1901年至1903年一系列的美国巡演让他声名鹊起。
1902年9月与哈瑞特·沃茨(Harriet Woerz)在纽约成婚。1910年首演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本人指挥。1924年回到柏林。1938年迁往巴黎。1941年4月27日在纽约遭遇车祸,头骨破裂。1942年10月康复,在卡内基音乐厅开复出音乐会。1943年移民美国,并入美国国籍。1947年11月1日在卡内基音乐厅最后一次公开演出,之后几年只在电台演奏。1962年1月29日在纽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