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距全球定位系统,一种正在趋于成熟的先进军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称全球定位系统 (GPS)。60年代“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研制成功以后,美国继续研究更先进的军用卫星导航系统。1973年开始研究全球定位系统,工程研究试制阶段接近结束,预计80年代后期开始部署使用,用以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原计划在3个轨道平面上共部署 24颗卫星,在最佳状态下可达到10米左右三维准确度(全球范围)。后来改为在6个轨道平面上共部署18颗卫星,定位能力有所降低。 系统构成
全球定位系统包括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和用户部分。
①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一个地面控制站和若干相互远离的监测站组成。监测站配有接收机、铯[sè]钟和覆盖上半天球的天线,能无源跟踪视界内的所有卫星,从收到的每颗卫星信号中测得单程距离。然后,将测得值与环境数据一起发往主控站。主控站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轨道数据和钟差,由此产生星历。主控站用铯钟组保持全球定位系统时,必要时能调整星钟时间相位和频率。地面控制站每天向每颗卫星输送一次主控站提供的电文,其中包括星历、钟差和传播延迟数据。数据装入卫星上存储器,用以更换旧数据,并调制在每颗卫星发射的两个载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