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龄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
刘奎龄(1885年6月13日-1967年6月12日)[1],祖籍浙江绍兴[1],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出生于中国天津市,中国近现代美术画家。[2][1]
1905年,刘奎龄开始自学绘画。1907年,天津醒俗画报》创刊,刘奎龄受聘为画报绘图。1912年被天津《新心画报》聘为画师。1958年毛主席在接见并展阅刘奎龄父子的画作后,亲切地对刘奎龄说:“博古通今,刘门出人才”。[1]代表画作有《双雉图》《上林春色图》《孔雀》等。[1]刘奎龄曾学习郎世宁画法,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1967年6月12日,刘奎龄在天津土城去世,享年83岁。[1]
刘奎龄的绘画艺术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研究五代、宋、元诸家,画风受明、清影响;第二阶段为30年代后期,在学习郎世宁画法基础上,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1]第三阶段是40年代后,画技又进一步,融勾勒没骨[cūn]染为一体,自成一家。与刘子久陆文郁萧心泉合称“津门四老”。[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