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干

中国近代藏书家、刻书家
刘承干(1881年—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土,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鲁迅先生喻其为“傻公子”,陈志岁先生尊其为“笃公子”。
刘承干一生痴心藏书,醉心刻书,用心护书。他倾巨资藏书、刻书、聚书60万卷、20万册,并精心设计建造“嘉业堂藏书楼”用以庋藏。

家庭出身

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幼年就读于当地浔溪书院,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中秀才,宣统年间因连续在各地灾赈中捐银三万多两,累获分部郎中、四品卿衔、四品京堂,友人习惯称他为“京卿”。刘承干对历史有浓厚兴趣,自谓“弱冠即喜治乙部之书”;长于古籍版本知识,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水平。1914年沈曾植任浙江通志总[zuǎn]时曾聘其为分。1920年至1921年任清史馆名誉纂修,吴士鉴在一封致缪荃孙的信中曾说,“姚仲实函及翰怡上馆长书,均已代交。刘、张二君赠以名誉,于馆中征借书籍,大有裨益”。尝就“通海垦牧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政治上属守旧派,与结集上海的清遗老来往密切,组织“淞社”定期雅集。刘承干1911年携家定居上海,1963年病逝沪上,终年82岁。

收购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