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亲杀行为

动物的亲杀行为
亲杀行为并不是生物界所共有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往往是伴随着食物的短缺,生存空间的相对缩小,优势个体的保留以及对领袖地位的占有而产生的。这里充满着比自然界普通的捕食者更为残酷与血腥的气息,依偎的亲情,似乎在生存的渴求下而淡忘。
动物的亲杀行为并非偶然,有着一定的必然因素。与其让它们的弱小后代生存下来,不久就被天敌捕食掉,还不如在胚胎或年幼时就消灭。这样有助于其他个体的生存,还能防止不良基因在种内扩散,为种的进化做出贡献。

亲杀行为介绍

母牛对自己的牛犊“关怀备至”,常用舌头轻轻地亲改小牛犊,让人顿生母爱无之情,从而有了“科犊情深”的说法。小羊羔总是前腿弯曲,半跪在地上,伸头在母羊腹下寻找乳头吃奶。尽管这些感人情景的表面,覆盖着“拟人化”的面纱,多少被赋予了人的主观认识,但人们的这种主观看法并非没有道理。动物父母的责任必须是使它们的后代能够生存,以维持本物种的繁衍与延续,因而“服犊情深”也是有其科学根据的。然而,生物界的许多现象总是充满着种种矛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这些又往往是徘徊在两种极端对立的两极。
大量的亲杀行为似乎给这一美好的道德载体笼罩上了一层阴影。对动物界的杀婴行为记载的不仅有非洲狮子。猎犬等一大批野兽,还包括了人类近亲——黑猩猩大猩猩。动物的杀婴现象令人惊恐,而答案竟然是对幼仔的杀戮可提高行为者的遗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