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

古代中国的一个郡
南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2300年前的战国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楚国都城郢,改郢为“南郡”,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南郡为其一。[1]南郡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治所在公安。晋代郡治回到江陵,唐代南郡更名为江陵郡,后来升为江陵府。三国时期的南郡郡治在江陵县,辖有:江陵、枝江[jīng]阳、当阳、编县、华容、孱陵、作唐共8个县。[2]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3]
荆州纪南城土垣上曾发现刻有“南郡”二字的青色文字砖,这让荆州“南郡”历史见诸实证,设立荆州南郡文化博物馆,广泛收集与南郡有关的史籍资料、语言文字、艺术品、非遗技艺、可移动文物等,对外展示、传播南郡历史符号,从而弘扬南郡文化,赓续南郡史存。[1]

史料记载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名为临江郡,五年复故。景帝二年复为临江,中二年复故,莽曰南顺,属荆州。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有发弩官。县十八: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丹阳徙此。后九世平王城之。后十世秦拔我郢,徙陈。莽曰江陆。临沮,《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阳水入[miǎn],行六百里。夷陵都尉治。莽曰居利。华容,云梦泽在南,荆州薮。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宜城,故[yān],惠帝三年更名。郢,楚别邑,故郢。莽曰郢亭。[]当阳,中庐,枝江,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襄阳,莽曰相阳。编,有云梦官。莽曰南顺。秭归,归乡,故归国。夷道,莽曰江南。州陵,莽曰江夏。若,楚昭王畏吴。自郢徙此,后复还郢。巫,夷水东至夷道入江,过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盐官高成[wéi]山,洈水所出。东入繇。繇水南至华容入江,过郡二,行五百里。莽曰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