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

世界第三大洋
印度洋(英语:Indian Ocean,印地语:हिंद महासागर)是世界第三大洋,被亚洲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环绕,南面濒临南极洲[a];面积为7491.7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5,[16][4][15]海水容积为26400万立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体积的19.8%,[17]平均深度为3897米,最深处位于东印度洋的爪哇海沟,深度约为7729米。[4][12]
印度洋形成于东、西冈瓦纳大陆之间三叠纪开始的裂解,裂谷作用逐渐演化为海底扩张,洋盆范围扩大。[18]印度洋的主要海域包括安达曼海阿拉伯海红海帝汶海等,主要岛屿包括毛里求斯岛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岛以及斯里兰卡岛等。[19][20][12]印度洋气候具有明显的热带海洋性和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是最温暖的海洋。[3]印度洋南部洋流比较稳定,终年维持一个反时针方向的环流,由南赤道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印度洋北部洋流随着季节变化,主要洋流有北赤道暖流、埃塞俄比亚寒流以及索马里洋流等。[4][21][22]印度洋范围内的鱼类有3000~4000种,是世界第三大重要渔业产地,2020年鱼类捕获量为1222万吨,占全球捕获量的15.5%。[23][11][24]此外,印度洋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多金属结核资源。[23]
印度洋是人类重要的商贸往来、文明传播的枢纽。[25]印度洋最早的贸易始于公元前5000年的乳香贸易,乳香产品从阿拉伯半岛通过印度洋进行海上运输。[26]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人开始探索印度洋,派遣海上远征队前往位于索马里海岸的“朋特之地”(land of Punt)。[27]从公元7世纪起,伊斯兰教开始在印度洋地区传播,并于16世纪中叶在北印度洋占据主导地位。[28]从15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以及英国欧洲国家相继进入印度洋地区,建立殖民地并控制贸易。[29]1497年至1499年间,达·伽马(da Gama)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抵达印度,开辟了一条新的海上贸易路线[30]1872年,英国海军舰船“挑战者号”(Challenger)开始环球远征经过印度洋,标志着对印度洋的系统探索。[31]
印度洋地缘重要、航道繁忙、资源丰富,与全球地缘稳定和经济繁荣密切相关。各国提出的有关印度洋的倡议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美国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印度的 “萨迦”[b]以及日印“亚非增长走廊”等,使得印度洋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32]但是,印度洋的索马里海盗问题、沿岸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仍为突出问题。[33][34]此外,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印度洋海平面上升,其中马尔代夫共和国是受到海面平上升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5]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