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话

印度古人生活或社会实践的产物
印度神话是印度古人生活或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是古代印度人民丰富想象力的反映[1],是世界各民族神话的重要宝库之一[2]
印度神话大体上可分为原始部族神话、吠陀教一婆罗门教一印度教神话、佛教神话、耆那教神话和其他神话等五大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吠陀教一婆罗门教一印度教神话,主要记载于《吠陀》文献(包括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和传承经典等)《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和往事书等典籍里[2]
印度神话具有数量丰富而成体系,神[zhī]多,化身多,异说多,神的关系复杂,与宗教关系密切相关的特点[1]。其发达与印度保留着原始社会的遗风,人神不分的传统思维,以及地理、宗教、社会环境因素相关[3]。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西游记》曾受到了印度神话的影响,尤其是印度的两大叙事诗之一——《罗摩衍那》的影响[4]

背景故事

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有伟大的神话,纷繁复杂的印度神话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迁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经过无数次战争后,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并大肆奴役当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坏以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