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族

百越地区越人各部的统称
古越族,是对中原地区南下的华夏族支系越人各部的统称。先秦古籍对长江中下游以南沿海地区的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也称之为百越、诸越等,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越”或“百越”都只是一种泛称,虽然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与北方文化产生差异但并没有形成民族,泛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古代部落。

历史渊源

古越(亦称百越)部族自远古至秦时代一直繁衍生息在中国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百越地区。“百越”在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会稽七八千里,“越”或“百越”都只是一种泛称,并非统一的民族,泛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古代部落。
“越”即“粤”,古代“粤”与“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人群的泛称。《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之民,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长江中下游江淮一带,含湖南江西局部)、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1]他们在汉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基因研究显示,东亚人群是从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时期进行了从南往北的迁徙。中国人的祖先先是到达了中国南方,在那里繁衍,此后再进入黄河流域,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