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控硅-抖音百科
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简称SC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1],主要用于需要小功率驱动控制大功率设备的场合,首次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贝尔实验室[a]的物理学家William Shockley,在研究半导体时,偶然发现的晶体三极管的基础之上改良而来,并在1964年被科学家扩展成晶闸管(Thyristor),也就是现代可控硅的雏形。[3]可控硅的结构是由n型和p型硅材料构成的,中间夹有pnp结和npn结,通过加正反向电压的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电流的控制。[3]它可以作为一种开关或调节器件,具有效率高、开关损耗低、可靠性高、耐久长等特点,其主要用途是用于交流电控制和直流电控制,例如控制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动机[6]等家电。之后可控硅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包括提高性能、减小体积、降低成本等,如今已经成为了电子电气控制领域的重要器件之一。[1][4] 发展历史
可控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贝尔实验室[a]的物理学家William Shockley在研究半导体时发现。当时,他将三个 pn 结(即 pnp 结构)组合在一起,发现可以通过对其中一个 pn 结施加适当的电压,使得整个器件从关断状态进入导通状态,这个器件被称为晶体三极管(Transistor)[3],它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电子学领域的面貌。 1957年,西门子公司[b]的Heinrich Welker在分析光感二极管时 ,受到Shockley的启发,并发现了 n-p-n-p 晶体管及其参考电压的小而明确的阈值。Welker将这个设备称为“硅闸流法器件”(Silicon gate-controlled switch,SGCS),也就是早期的“硅控制器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