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

西晋开国皇帝
司马炎(公元236年至公元290年),字安世,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之子,西晋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1]
司马炎最初靠着其父亲曹魏权臣司马昭入仕,随后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参与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被封为中抚军、新昌乡侯。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受封晋公,司马炎被立为晋国世子。同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其爵位与权势,掌控魏国朝政,并于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接受曹奂禅让称帝,建立晋朝。随后司马炎励精图治并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亡江南吴国,重新统一了中国。在施政上,司马炎提倡节俭并积极招揽人才,在经济上改革农业、推行限田以抑制土地兼并,同时亲自参与法律编[zuǎn]工作,因此在司马炎的治下人民安居乐业,最终出现了“太康之治”的盛世景象。而执政后期司马炎开始逐渐怠政、宠信小人,并坚持将能力欠缺的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为晋朝内乱埋下隐患。晋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日(公元290年5月16日),司马炎去世,葬于阳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享年五十五岁,谥号为武,庙号为世祖。[1][3][4][5][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炎生于曹魏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字安世,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曹魏嘉平年间被皇帝曹芳任命为北平亭侯,后来又逐渐升任至中护军、假节。[1]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群臣迎立常道乡公曹奂为皇帝,司马炎在东武阳(今山东省聊城市附近)迎接,之后升任中抚军,并被封为新昌乡侯。[1][7]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曹奂相国司马昭为晋公,此时司马炎并不是晋国世子的第一人选,司马昭本想立其过继给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为世子,而司马炎的才气名声也不及司马[yōu],但此时的司徒何曾以司马炎能力极佳且相貌非凡为由极力劝阻司马昭,于是司马炎被立为晋国世子,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开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