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如

中国书法家、学者
吴玉如(1898年-1982年8月8日),字家[],号茂林居士,后自署迂叟,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生于南京,久寓津门。[1][2]中国现当代学者、书法家,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班,因擅长古文,受到校长张伯苓的赏识。[3][4]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志达中学、达仁学院和工商学院等校任教。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吴玉如任中文系主任,直至天津解放。[5][6]建国后,吴玉如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1915年,吴玉如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朝阳大学。他曾多次在国内和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会,风格清秀劲健、端庄豪放。吴玉如的主要作品有《吴玉如书法集》《迂叟自书诗稿》和《迂叟魏碑千字文》等。吴玉如于1982年去世。[7]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其代表作不准出境。[8][9]

人物生平

吴玉如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受校长张伯苓赏识。后入北京大学预科,又转入朝阳大学,因丁先祖忧而辍学。1916年,曾远赴吉林哈尔滨一带谋生。1921年以后历任黑龙江交涉局秘书、中东铁路局监事会秘书、北京烟酒督办公署秘书、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兼经济研究所秘书等职。
抗战胜利后,吴玉如曾在志达中学、达仁学院、工商学院等校任教,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任中文系主任,直迄天津解放。其间从不涉足政界。1968年文革期间,全部藏书被抄一空。
吴玉如自幼酷嗜书法,5岁时学写字,到十二三岁时,写小楷行书已具有相当功力。后经几十年博览勤习专研,能熔合诸家风格,取唐、宋、元、清各朝名家之长,而又以二王(羲之、献之)为依归。形成了他端丽秀劲、遒健豪放、空灵飘逸的独特书风。隶、楷、行、草、篆无不精能。其小楷,放大后可作为大字帖临摹,可见功力精湛。他的行书、草书,在四体书法中造诣最高,集历代名家之长。在穿好扇骨的凹凸不平的扇面上悬腕写大草而无一败笔。他在用纸、用笔、用墨方面,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见解。早年作字,不用玉版宣,喜用生宣、料半,中年以后只用绵连;他喜用淡墨,恶用墨汁;还善使细管长锋羊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