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喇味

油脂发生氧化、酸败产生的异味
哈喇味一般指食物腐败变质后,产生的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是食品问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类。[1]
化学因素导致的脂肪氧化,其最大特点就是闻起来有一股“哈喇味”。食物中的脂肪由脂肪酸甘油结合而成。脂肪酸从化学性质上分,有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等,不饱和的脂肪酸只要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自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tóng]、醇、醛类有机物,带来“哈喇味”。这个味道比较明显的时候,食物就不宜食用了。[2]

简介

“哈喇味”,即酸价超标。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也是衡量脂肪质量的重要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所谓酸价超标就是百姓常说的出现“哈喇”味。为了保障油脂的品质和食用安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标准中规定了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的限量。色拉油卫生标准规定:酸价要小于或等于0.3。人们很熟悉,家里的油、点心等食物放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老百姓俗称“哈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