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

“大邑商”最后一代的君主
1
4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名受德,[1]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世人称之为纣王,也称其为殷纣王,商纣王,帝纣等等,“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在位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2][3]
帝辛是帝乙的少子,根据《史记》记载,帝乙的长子微子启因母亲地位低贱,不能继承王位,而帝辛作为嫡子被立为继承人。[4]在位期间,帝辛反对神权,改革旧俗,制定了新的用人制度、严格周祭制度、推行严刑峻法、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5]但同时大兴土木,穷兵黩[dú]武,实行了诸多残暴的刑法、加重了赋税,拒谏饰非,导致人民和奴隶逃亡现象愈发严重,甚至与商朝为敌,各诸侯也纷纷叛离。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中,商军周武王带领的诸侯联军击败,帝辛兵败后自焚而死,商朝灭亡。[6]
帝辛死后,周王封帝辛之子武庚为诸侯,隶属于周。[6]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7]对于帝辛,学者郭沫若评价说:“他对东南的经营,使以后中原文化逐渐发展到了东南。我国现在江苏西北部和长江流域的最初开发,帝辛是有过功绩的。但是帝辛也是一个暴虐淫侈的国王,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平民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商朝与所属各方国的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8]

人物生平

继位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