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之战

嘉定之战
嘉定之战是发生在蒙古太宗年至十二年间(南宋咸淳十年至德祐元年,公元1231—1275年)的一场军事行动,属于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一部分。在这场战斗中,元军成功攻占了宋嘉定府(现今四川省乐山市)。这场战役对于宋蒙战争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

战略地位

嘉定在宋蒙战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南宋时期,嘉定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而提升为嘉庆军节度。明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嘉定州》中指出,嘉定是通往成都等地的关键通道。《宋史·牟才子传》则强调嘉定、渝、夔三城在抵御入侵者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将其视为“镇西之根本”。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宋蒙四川之战中,嘉定成为四川战区的核心,长期坚持对抗蒙古军队

战争经过

1231年,蒙古军队首次袭击四川,标志着宋蒙四川之战的开端。1236年,蒙古军队横扫西川,嘉定开始遭受侵扰。1238年,蒙古将领汪世显攻占资州,随后进军嘉定和峨眉,最终驻扎在开州。1242年,宋理宗询问梧州知州赵时学关于成都的防守情况,并特别提到嘉定的守卫状况。同年,余玠担任四川宣慰使,开始实施筑山城、守险要的战略。嘉定城因地势险要,未迁移,而是从1243年起进行了加固和修复。1247年,余玠修建紫云城,加强了对岷江水道的控制。1251年,俞兴被任命为嘉定知府。1252年,蒙古军队总帅汪得臣率军攻打嘉定,但遭到余玠、俞兴等人率领的宋军的顽强抵抗,取得了“嘉定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