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老

嘎老
侗族多声歌,侗语称为"嘎老"(al laox)或"嘎玛"(al mags),[1]意为"火",同时也带有汉语"老"的意思。这种多声部合唱歌曲被称为"侗族大歌"。

形成与发展

侗族大歌产生于侗族人民生活的土地上,[2]这里山水环绕,环境宜人。侗族人民通过辛勤的劳作,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侗族大歌。据传,侗族大歌最初是由劳动者模仿大自然中的鸟鸣虫叫声而发展起来的。

种类

侗族大歌因地域划分和演唱场合的不同,形成了多种类型。[3]侗族地区的"六洞"、"九洞"、"十洞"等地,大歌尤为盛行。根据演唱地点、表演形式和参与者的性别、年龄,大歌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礼俗大歌"、"叙事大歌"、"儿童大歌"、"戏曲大歌"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歌曲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