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前身是国际大专辩论赛,最早于1986年在新加坡首创,由新传媒集团主办。因为参赛者都是大学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所以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正式成为辩论会的主办方之一,辩论会也更名为“国 际大专辩论会”,2007年起正式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辩论会每两年一届,轮流在新加坡和中国大陆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广受好评。后来因经营不善,2013年中央电视台宣布无限期停办“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3] 赛事自1986年首次举办以来,吸引了上百所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参加,参赛范围由亚洲扩展到世界各大国,由华裔选手扩大到非华裔选手,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汉语文化品牌,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社会吸引力。其独特的“汉语辩论”形式更为推动汉语在全世界的广泛普及、展示汉语魅力、传播中华文化和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谓名副其实的“汉语奥运会”。[4]在央视国辩无限期停办后,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承袭了其精神内核,致力于打造辩论巅峰舞台,成为继“老国辩”后华语辩坛顶级的竞技辩论赛事。因受到圈内辩论人士的广泛赞誉,被称为“新国辩”。[5] 赛事历史
亚洲大专辩论会时期
华语电视辩论会的形式是在1968年首次出现在新加坡,时称“青年论坛”,1970年定名为“大专辩论会”。从1971年起,电视辩论会开始走向区域,演变为“星马港大专辩论会”,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三地的大学组队,进行专题辩论和切磋。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举办“亚洲大专辩论会”,北京大学也派队参赛,电视辩论会的形式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