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2.0

图书馆2.0
图书馆2.0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图书馆服务的概念,指为满足当今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和愿望而不断调整自己,要求图书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并保证消除使用或重用图书馆的任何障碍。

图书馆2.0概要

自从2005年鲍尔•米勒(Paul Miller)博士提出图书馆2.0这个说法以来,图书馆2.0经历了从概念到现实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web2.0的典型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如webblog, RSS等等,我们可以在很多图书馆的主页上看到他们的影子。
图书馆2.0 在中国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从老槐夫妇第一篇中文图书馆2.0论文发表至今,图书馆2.0俨然已经成为图书馆员的口头禅,并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图书馆学研究的术语体系。和以往数字图书馆研究不同,这次图书馆2.0浪潮的兴起并没有太多的概念辨析,没有放太多的空对空导弹。而更多的是尝试现实实验系统的尝试。上海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的技术团队正在不断地努力构建图书馆2.0的技术原型,老槐,凯文,竹帛斋主,蓝天白云,河边,编目精灵,李超平等等图书馆学家都开了博克,开启了基于web2.0技术的图书馆学研究范式。这就使得图书馆2.0的研究有了一个非常扎实的技术基础,很多图书馆员是通过Blog这样看得见摸得着得web2.0技术来感受图书馆2.0,图书馆2.0不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技术现实。
图书馆2.0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变化。这是一种图书馆服务模式,它能够鼓励持续的有意识的变化、邀请用户参与建设他们所需要的实体和虚拟服务,并通过始终如一的服务评估给予支持。同时,图书馆2.0也尝试吸引新用户以及通过改善现有用户驱动的服务和设施更佳地服务老用户。图书馆2.0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向更好的服务于用户迈进。要实现图书馆2.0,必须打好一套组合拳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