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定义

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如直接生产用地(耕地、牧地、林地等),间接生产用地(道路、渠道等)和非生产用地(沙漠、冰川、沼泽地等)的面积各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农业内部的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比重等。

影响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如城市的扩大和发展使农地减少、而农地减少又促使土地的集约经营等。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也有很大差别。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可用以分析土地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济中各部门的作用程度、经济效益及其潜力,以及开发的可能性。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发展趋势。土地利用数据的测定,可按利用现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同时,为使利用结构在时间、空间上有可比性,分类指标内容必须一致。面积数据除按已知数据和地面测量外,还可利用航空、卫星遥感技术。